经智长三角(263期)丨长三角半年报:沪苏浙GDP增速均远超全国平均

最新信息

经智长三角(263期)丨长三角半年报:沪苏浙GDP增速均远超全国平均
2023-07-25 18:50:00
时间来到下半年。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区域,上周占据全国GDP约1/4的长三角区域陆续公布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除安徽目前仅公布了外贸数据外,其余二省一市已公布了GDP、CPI、投资、消费、外资外贸、就业等重点数据。
  整体来看,已公布的省市GDP同比增速均远超过5.5%的全国平均增速,其中上海9.7%、江苏6.6%、浙江6.8%,三地数据也均高于年初制定的全年目标增速。从具体数据来看,工业生产恢复较好,新兴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在服务业方面,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餐饮、旅游、酒店、交通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恢复较好。
  在消费方面,长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的增速同样可喜,其中上海增长23.5%,江苏10%,浙江9.1%。这背后是企业与政府的携手共进,上半年仅浙江省就推动市县配套出台110多个促消费政策文件。
  在城镇化和区域联动方面,自今年7月22日起,浙江全省除杭州市区外已经全部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则发布最新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成拥有高显示度和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活力源”、创新生态“智力场”和江南水乡“魅力湖”。
  1、沪苏浙上半年经济拉动回升明显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暂列区域内的第一名(注:安徽尚未公开)。
  据上海市统计局,上半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9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2亿元,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5082.60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6272.45亿元,增长8.2%。
  上半年,上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97.92亿元,同比增长11.8%。上半年,35个工业行业中有28个行业产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80%。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1.3%、37.5%、22.7%。分产品看,半导体存储盘、新能源汽车和3D打印设备等新产品产量增速分别达到1.8倍、65.7%和37.3%。
  江苏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基础和优势在此轮经济发展中拉动明显。
  上半年江苏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0465.3亿元,同比增长6.6%,比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这也是江苏省经济总量首次在上半年突破6万亿元大关。
  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江苏省实体经济韧性和潜力充分彰显。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一季度加快2.8个百分点,在累计增加值排名前十的行业中,有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与此同时,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4%、12.2%、10.6%、10.1%、11.6%。
  浙江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387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民企增加值增长7.0%,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2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
  上半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0个百分点,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1%和14.6%。交通物流方面,货物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6.4%和12.3%,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70.2%和111.5%。
  截至记者发稿时,安徽暂未公开其整体经济数据,只对外公布了上半年外贸数据。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安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7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512.6亿元,增长14.5%。从规模上看,季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今年前两季度,安徽外贸进出口值分别为1768亿元、200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8%。具体来看,上半年,我省一般贸易进出口2803.1亿元,增长7.1%,占比超七成;加工贸易进出口590.7亿元,占15.6%;保税物流进出口302.8亿元,占8%。此外,上半年安徽省机电产品出口1708.8亿元,增长25.7%,占出口总值的68%,较上年同期提升6个百分点。
  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这“新三样”成为安徽外贸新增长点,合计出口219.3亿元,同比增长51.7%。其中,占绝对主力的民营企业上半年“新三样”出口149.5亿元,增速达到25.7%,占“新三样”出口总值的68.2%,高于民营企业出口总值占全省出口总量的比重。
  2、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上半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77.56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52.48亿元,增长55.7%。而从主要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汽车类、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1.5%、38.3%、26.7%;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2.1%。
  无独有偶,“化妆品、通讯器材、金银珠宝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日用品、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等必需型商品也稳步增长。”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志成表示。“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整体而言,浙江省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7个百分点。
  上半年,江苏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49.6亿元,同比增长10%。值得关注的是,江苏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动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6%,比1至2月加快10个百分点;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3.1%,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
  与消费市场活跃相对应的是,上海“五五购物节”将结束,“暑期消费季”立马接档,以商旅文体联动助力夏日。而据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志成介绍,上半年浙江出台一揽子促消费政策,包括《进一步扩大消费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浙里来消费·2023消费提振年”行动方案》等,共同步推动市县配套出台110多个政策文件。
  与此同时,各大国际品牌也是动作频频。哈罗德百货近日宣布,其全球首家私人会员俱乐部“哈罗德公馆会员俱乐部” 将于今年年底登陆上海。同时,英国米其林星厨Gordon Ramsay,也将其在上海的首个独家餐厅开设于俱乐部内。
  “中国客人一定会回到中国消费。”哈罗德百货董事总经理Michael Ward解释道,之选择在中国推出哈罗德全球首家私人会员俱乐部也是基于此。实际上,中国的消费者已经非常的成熟,他们有自己的偏好,有自己的需求。
  3、浙江除杭州市区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在城镇化方面,浙江在落户政策上进一步明确,全省(杭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统一。
  据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浙江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落实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落户及配偶等直系亲属随迁政策。杭州市区进一步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连续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逐步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推行全省范围内社保缴纳、居住时间等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逐步拓展到长三角区域内累计互认。此外,还将大力推行电子居住证,全面施行电子居住证网上申领、核发、签注、使用,努力实现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证。探索开展居住证跨区互认转换制度。
  上述政策已于2023年7月22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据悉,在市民积分方面,浙江在全国首创“省级共性+市县个性”积分指标体系,该新市民积分指标体系自2023年7月26日起施行。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优化新市民积分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解释道,新市民积分制度,指以居住证为载体,通过设置积分指标体系,将新市民个人情况、实际贡献等转化为相应分值,积分达到一定要求可享受常住地提供的相应公共服务待遇。 新市民可凭居住证及积分在常住地申请享受子女义务教育、住房保障、技能培训、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成拥有高显示度和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活力源”、创新生态“智力场”和江南水乡“魅力湖”。
  《规划》明确构建“两核驱动、两轴带动、组团联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两核”即聚焦先行启动区,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创新绿核”和放大虹桥商务平台辐射效应,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动力核”;“两轴”为打造沿沪渝高速(G50)和沿通苏嘉城际铁路“十字交叉”的产业创新功能轴;“多组团”即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产业园区和特色小城镇,统筹各类创新资源和产业载体,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六大创新经济组团”,包括青浦东部组团、青浦中部组团、吴江北部组团、吴江南部组团、嘉善东部组团、嘉善西部组团。
  从产业来看, 在数字经济方面,发展“北斗+”“AI+”“5G+”“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打造数字化转型发展先行区;创新经济方面,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绿色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绿色科技示范应用,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力;服务经济方面,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绿色金融、文化创意等与生态资源、创新资源相契合的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方面,放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溢出效应,引进培育一批功能性、科技型企业总部;湖区经济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康健、现代特色教育、绿色农业等滨湖产业。
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产业创新组团
  4、已培育五批12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日,工信部已完成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并向社会进行公示。
  “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五批12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地方培育近9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月20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国新办举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方面,引导中小微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实现专精特新发展。
  在前一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还介绍道,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印发实施《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开展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深化产融合作,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国家产融合作平台融资5100亿元。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和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前6个月全国各类服务机构服务企业共计700多万家。
  对于下一阶段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上述新闻呢发布会上表示,将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挥好“独门绝技”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基础通用、关键技术、试验方法、典型应用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研制。鼓励广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制定工作。
  (注:专精特新部分内容为全国数据)
  (部分综自:各地政府官网、官微,交汇点、新华日报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经智长三角(263期)丨长三角半年报:沪苏浙GDP增速均远超全国平均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