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专家称赤字率或有必要突破3%

最新信息

明年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专家称赤字率或有必要突破3%
2023-12-13 09:41:00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会议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及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会议对财政政策的基调与去年底的会议基调大致相当,“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总体是积极的,即加力以扩大总需求、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但同时提出“适度”、“提质增效”“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用好财政政策空间”等,也就是说,要根据经济社会需要来实施,不搞大水漫灌,积极的财政仍是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的积极,避免大幅提高财政风险,让财政更可持续。更重要的是,会议提出了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这是短期化债、扩大总需求之外更利长远的举措。
  积极财政政策应有接续性明年赤字率或有必要突破3%
  罗志恒认为,首先,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调不变,2024年赤字率或有必要突破3%,赤字规模将由中央占主导。2023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国债,并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债额度,有助于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在2024年打一个“开门红”,但需注意政策的接续性,避免出现项目资金后继无力的局面。要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赤字率,避免长期采用的“控赤字+扩专项债”导致赤字规模过小、专项债使用效率偏低的局面。“赤字率突破3%,可向国际国内传递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信号,有助于提振微观主体信心。同时,考虑到当前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背景,将由中央政府加杠杆,来承担更多支出责任或将资金转移给地方政府使用。”
  第二,“提质增效”是近年来财政政策在加力之外的重要目标,这是由当前财政形势紧平衡决定的,越是收支矛盾大,越是要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这要求收入端减税降费要从追求数量规模型转向效率效果型,支出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前储备和挖掘好的项目,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注重结构性减税降费应侧重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等领域
  针对减税降费,罗志恒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结构性减税降费”,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罗志恒表示,我国已连续十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大规模减税降费导致宏观税负逐步下降,财政空间仍有但总体在收窄。因此,未来的减税降费要注重效率和效果,注重结构性减税降费,侧重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等领域,这有利于稳定宏观税负,避免债务规模因减税降费而过快攀升。
  此外,罗志恒建议,为进一步用好财政空间,未来财政政策有必要以支出政策为主、减税降费等收入政策为辅,推动财政政策逐步从重投资向投资与消费并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罗志恒认为,经济下行期,支出政策的效果往往好于收入政策,因为减税的收入政策要通过市场主体起作用,传导链条长,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过去,我国持续推出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有效地缓解了市场主体现金流紧张问题,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也导致宏观税负持续下行。
  罗志恒进一步表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下阶段的重要任务,只有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财政运行紧平衡、地方债务持续增长的问题。分税制改革实施即将迎来三十年,有必要进一步改革。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但是,当前仍存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和边界不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地方政府承担过多事权和支出责任、财力不够协调、转移支付不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有必要在未来的改革中进一步解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潘亦纯
(文章来源:新京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明年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专家称赤字率或有必要突破3%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