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以广佛核心区为引领,“内融外联”探索区域协调发展

最新信息

《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以广佛核心区为引领,“内融外联”探索区域协调发展
2023-12-20 16:56: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广州报道
  12月20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函复,广东省政府正式公布《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这是关于广州都市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自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以来,全国目前已经有7个都市圈发布建设规划,另外今年也有杭州、沈阳、郑州、青岛等都市圈规划“非官方”宣布获批。
  无论从经济总量、常住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质量来看,广州都市圈均位居国内都市圈前列,也是广东提出的五大都市圈中空间范围最大、人口规模最多的都市圈。2022年,广州都市圈GDP约4.46万亿元,人均GDP约13.7万元,经济密度约2亿元/平方公里。
  《规划》提出,广州都市圈将构建“一核两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佛核心区为引领,以肇庆、清远中心城区为发展极,形成核心引领、轴带支撑的都市圈发展格局。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有关专家了解到,“内融外联”将是广州都市圈建设重要的发展任务。前者是在新发展格局下,广州都市圈将在广东省内率先探索不同功能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路径,为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作出探索和试验。后者,广州都市圈将与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携手建成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对此,《规划》提出了广州都市圈五大具体目标——同城化格局持续优化;枢纽功能更加巩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更加成熟;一体化发展机制更加完善。
  《规划》展望到2030年,广州都市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市大湾区办主任李海洲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编制广州都市圈规划具有四个“有利于”——有利于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有利于广州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地位、有利于加快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和广清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推动肇庆、清远、云浮、韶关更好更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具有积极意义。
  率先探索同城化新路径新方案
  《规划》确认,广州都市圈范围包括广州市、佛山市全域,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土地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目前的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来计算,这正是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的覆盖面积。
  从空间格局来看,广州都市圈地跨珠三角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内部城市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广州都市圈的建设也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作出探索和试验。
  实际上,广州都市圈已经率先探索了不同功能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路径。
  比如,在广佛层面,以城市功能对接耦合为核心,不断深化合作内容,提升合作层次,加强同城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同城化新路径新方案,贡献了同城化发展的“广佛经验”。在广清层面,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重大平台为引领,建立健全跨区域发展平台协同治理机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及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引领示范区。
  此次《规划》进一步强调,探索不同功能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路径,进一步强化广佛全域同城化,拓展大湾区广佛极点腹地,提升广佛极点能级,并联动肇庆更加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与清远都市区等环珠三角地区的互动合作,推动以广佛肇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和以清远等为代表的北部生态发展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对外,广州都市圈也承担纵深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功能。《规划》也提出,深化与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合作联动。如此,三大都市圈环绕珠江口,形成黄金内湾,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
  从广东省的发展格局来看,广州都市圈也处于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两条经济带的交汇点。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朱元冰表示,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两条经济带对整个广东省甚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长久以来,珠江东岸经济带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广州都市圈既与东莞、惠州等东岸经济带接壤联系,同时也与西岸经济带联系,可以利用东岸经济带的科技、产业、金融等优势资源共谋发展。
  “希望通过两条经济带的联动,大家各有赋能、相互协作,真正为实现‘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相应的区域层面协同的支撑。”朱元冰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暨南大学教授、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胡刚也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加强与东莞、深圳的合作,是广州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将引领广州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推动广东省内部产业向高新技术发展。
  《规划》提出,展望2035年,广州都市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增强,发展格局成熟稳定、统一市场全面形成、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对接成网、公共服务基本均等、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携手建成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此外,通过轴带辐射,广州都市圈也将与广西、贵州、云南乃至东南亚的互动发展,与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战略的协同联动,纵深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内河航运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经济联系的天然纽带,也是广东的商贸物流大通道。
  《规划》提出,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走深走实,支持广州港参与西江内河码头建设与运营管理,加强与相关城市在珠江―西江内河航运合作,提升货物通关效率;加强广州都市圈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对接合作,拓展都市圈与大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南亚国家在经贸、农业、能源等领域合作。
  产业合作实现整体、协同、共赢
  聚焦到产业发展层面,广州都市圈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近期,工信部公布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广州、肇庆分别有2个产业集群入选,佛山则有1个。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则入选去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广州都市圈的现代产业体系经过近百年的积累,从制造业到高端服务业,从商贸到金融,在各个层面已经具有了相当的一体化合作基础与实践,现在通过规划整合,构筑了面向未来的更大机遇。当然广州都市圈同时面对一些问题,内部级差相对较大,这也是给广州都市圈更大的发展空间。”朱元冰认为,《规划》在产业合作方面,具有主题性、整体性、协同性、共赢性的亮点。
  具体来看,广州都市圈坚持以推动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和数字化转型为导向,推动广佛产业高端化发展,支持肇庆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品牌建设,支持清远等地主动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产业转移,实现都市圈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李海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广州结合周边城市产业特色,以市场为主导,以重大园区为载体,构建互补互促的产业协调发展格局。与佛山,广州着力优化提升广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与清远,广州加快建设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形成合作区“三园一城”发展格局;与珠江口东岸城市,广深惠三地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与都市圈内其他城市,深化“研发+制造”“总部+基地”“前端+后台”“总装+配套”等合作模式,支持佛肇清云韶在汽车、钢铁、能源等领域与广州汽车产业形成配合紧密的产业链,以产业帮扶协作、湾区制造企业“走出去”等工作为抓手,推动优势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延链扩容。
  当中不得不提的是广州、佛山两个万亿城市为都市圈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广佛共建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也为都市圈内的产业合作做了样本。
  比如,佛山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与临近的白云湖科技数据创新城协同发展,联手打造成广佛同城的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区以及广佛同城合作的示范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创新平台之一。
  2022年,广东鸿浩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简称“鸿浩半导体”)正式落地佛山南海,看中的就是广佛同城化的优势。目前,鸿浩半导体从事半导体薄膜设备及相应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的高科技公司,服务中芯国际、粤芯半导体等国内大型芯片制造商。
  “可以想象广州是个‘大脑’,可以从开发端协助佛山。”鸿浩半导体董事长钟兴进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说,未来广州粤芯、增芯等大型企业的投产,对企业将会是很大的“加分”,“他们建新厂的速度越快,对我们开发新产品也会有很多的贡献。”
  此外,朱元冰也观察到,肇庆、清远作为都市圈的节点城市,在产业上能有力和广州、佛山形成呼应,进而形成了一体化的联动发展体系。
  以汽车产业为例,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是清远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清远市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发挥毗邻广州、佛山汽车生产基地“100公里黄金圈”的区位优势,推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与广佛整车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早在今年8月,清远汽车电子供应链大会上,清远以广汽集团为核心的汽车电子供需对接会,邀请了近100家汽车电子/芯片相关企业与广汽开展一对一沟通对接。
  对此《规划》提出,支持清远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创新发展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全面统筹“三园一城”,即广清产业园、广佛产业园、广德产业园、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的协调发展。
  这些产业园是广州都市圈探索以飞地模式促进资源或要素的自由流动的实践。而且,本次整体性规划还为反向飞地模式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要素自由流动毕竟是市场行为,广州都市圈要建立‘市场+政府’的双重工作机制,通过政府看得见的手,弥补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一些不足,促进行业资源有效配置。”朱元冰建议,都市圈可以在公共服务上可以利用数字政府、终端智能化的建设降低市场要素的制度成本,同时建立收益共享分配机制——这是广州都市圈需要认真面对的一次重要改革创新。
  尽管广佛同城建设已经超过10年,但钟兴进发现,两地人才和产业要更加紧密交流实际还需要一系列软硬件的保障,比如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对接以及交通的连接。
  《规划》也提出部署,推进都市圈内户籍准入标准对接,推动就业服务平台协作,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构建跨城公共服务供给与共享机制。在硬件联通上, 针对都市圈“1小时通勤”需求,广州都市圈大力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各环节高效接驳的公共交通体系,支撑都市圈“中心-外围”跨城联系,打造轨道上的广州都市圈。
  围绕广州都市圈建设,广州近年来携手佛山、肇庆、清远、云浮和韶关等5个城市共同打造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联合建立了市长联席会议和专责小组等工作机制。新公布的《规划》也提出了在强化任务落实方面的具体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制定都市圈规划实施监测评估体系,开展规划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和专项监测;联合制定重大项目储备库和跨区域重大合作项目清单,逐步形成以项目促合作的都市圈发展机制和规划实施机制;探索构建以广州都市圈为单元的统计体系,试点广州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以广佛核心区为引领,“内融外联”探索区域协调发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